李昭陽 | 出土“書”類文獻視域下《群經平議》之平議——兼及相關問題辨析與文句闡釋
      2024年09月18日
    
        本文原載《出土文獻綜合研究輯刊》(第16輯),引用請核對原刊      
    
    张一方|《諸子徙信 燕趙璽印》札記(四則)
      2023年12月13日
    
        本文原载《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》第17辑,引用请据原文。      
    
    張顯成、唐強、何義軍|“已”字源流考 ——兼及“巳”“已”關係的歷時梳理
      2023年11月15日
    
        “已”字源流考 ——兼及“巳”“已”關係的歷時梳理 
張顯成 唐強 何義軍
本文原載《漢語史研究集刊》第34輯,引用請據原刊。      
    
    王化平|民本与人性: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”新解
      2023年10月20日
    
        民本与人性: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”新解
王化平
(重庆,北碚 直播做爱-做爱在线直播
)
摘 要:文章对近年所见四种有代表性的解释作了分析,认为“不可使知之”句中的“知”当作“知晓”解,不宜破读。又分析了...      
    
    李守奎|重新認識許慎的文字發展觀與《說文》的價值
      2022年10月29日
    
        摘 要:《説文·叙》是第一篇漢字發展史論文,系統闡述了從文字起源到漢代文字與文字研究的發展過程。許慎具有明確的文字歷史發展觀和建構術語的認識。《説文》建立起一套自足的話語系統,古文、籀文、大篆、小篆、篆...      
    
    李洪財|俗字演變與探源舉例二則
      2022年09月30日
    
        摘 要:通過對漢簡與後世俗字交叉研究,提出漢代以後簡體的“万”字俗形很多來源於漢簡草書;漢簡中的“厶”並非只代表草稿發文人,與後世敦煌遺書中的“厶乙”對比可知,兩者使用方式、性質、表義都相同,應該是前後...      
    
    刘思文丨李运益先生学术述略
      2022年07月07日
    
        李运益先生学术述略[1]
刘思文
(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土文献及近代文书研究中心)提 要 李运益先生是当代知名的语言学家、辞书学家。先生近60年的学术生涯中,一直致力于传统小学研究、古籍整理、辞书编纂和普通话...      
    
    彭华|先秦民族史观钩沉——兼论周朝“夷夏”之辨
      2022年04月06日
    
        摘要:
如何看待先秦时期尤其是周朝时期的民族, 我们固然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, 吸收以 “文化” 判别 “民族” 这一观点, 亦即通过后天的文化因素(如共同的语言文字、 共同的社会生活、 共同的礼制...      
    
    張小豔 | 敦煌賦字詞校釋
      2021年08月14日
    
        作者简介:
張小豔,貴州余慶人。1996年7月畢業於貴州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,獲文學學士學位;1999年7月畢業於貴州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字學專業,導師王鍈教授,獲文學碩士學位;同年8月起在浙江湖州師範學院人文學...      
    
    郜同麟 | 敦煌本《長樂經》考校
      2021年08月14日
    
        作者简介:
郜同麟,山東兗州人,2011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,獲博士學位,同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,任助理研究員、副研究員,主要從事經學、敦煌學研究。目前已出版專著一部,發表論文二十餘篇...      
    
 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